鼠跡狐蹤
- 拼音shǔ jì hú zōng
- 注音ㄕㄨˇ ㄐㄧˋ ㄏㄨˊ ㄗㄨㄙ
- 成語繁體鼠跡狐蹤
- 成語解釋比喻人行蹤鬼祟。
- 成語出處明·胡應(yīng)麟《少室山房筆叢·史書拈畢》:“羽椿忠大節(jié),而世有責(zé)之備者;蒙鼠跡狐蹤,而世有贊其能者?!?/li>
-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 成語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式成語
-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比喻人行蹤鬼祟。
網(wǎng)絡(luò)解釋
- 鼠跡狐蹤
- 鼠跡狐蹤是個成語,比喻人行蹤鬼祟。 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占畢二》:“ 羽 精忠大節(jié),而世有責(zé)之備者; 蒙 鼠跡狐蹤,而世有贊其能者。吾所為廢書太息也?!?/li>
“鼠跡狐蹤”單字解釋
狐:1.哺乳動物,外形略像狼,面部較長,耳朵三角形,尾巴長,毛通常赤黃色。性狡猾多疑,晝伏夜出,吃野鼠、鳥類、家禽等。常見的有赤狐和沙狐。通稱狐貍。 2.(Hú)姓。...
蹤:腳印;蹤跡:~影。失~。跟~。無影無~。...
跡:1.留下的印子;痕跡:足~。血~。筆~。蹤~。 2.前人遺留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古~。陳~。事~。史~。 3.形跡:~近違抗(行動近乎違背、抗拒上級指示)。...
鼠:哺乳動物,種類很多,一般身體小,尾巴長,門齒很發(fā)達(dá),沒有犬齒,毛褐色或黑色,繁殖力很強(qiáng),有的能傳播鼠疫。通稱老鼠,有的地區(qū)叫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