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靜鞭造句
“靜鞭”的解釋
靜鞭[jìng biān] 靜鞭 靜鞭,一種很大的鞭子。鑾駕儀衛(wèi)之警人用具。朝會時鳴之以發(fā)聲﹐以示肅靜。也稱鳴鞭。 拼音:jìng biān
用“靜鞭”造句
1、鼓拍清音按樂星,……板聲有若靜鞭鳴。
2、地甩了三下靜鞭,殿外廊沿下站著的供奉們一齊奏起了鼓樂。
3、巡視的差役見狀急了,揮動手中靜鞭朝過線之人擊去,待鞭梢甩到人頭之上時迅即回手,讓鞭梢在人頭上發(fā)出極為明亮的脆響。
4、皇帝的肩輿抬進了御花園,三聲靜鞭之后,只見皇帝緩緩步入,偷眼瞧去的眾人無不看見了皇帝身后一臉肅然的明方真人,心中無不咯噔一下,看來皇帝這次是來真的了。
5、靜鞭響過,音樂聲再起,宗室王公、文武百官紛紛跪下,樂聲止,宣表官到陳設賀表的寶案前“奉表”。
6、正為難的時候,益古齋院門口兒傳來靜鞭的聲音,宦官們聞言忙面朝院門口兒跪下,原來用罷午膳的文帝一時興起要來看看太子在益古齋的狀態(tài)。
7、中,每天回宮中晃一下就偷偷到了長公主府,這個時候的皇帝出巡遠沒有清朝那樣隆重,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余人全數(shù)下跪并響靜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