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銹病造句
“銹病”的解釋
銹病[xiù bìng] 銹病 由4,00 0種以上真菌引致的幾千種重要經濟植物和雜草的病害。
用“銹病”造句
1、他說,與東非各國的國家研究計劃合作尋找這些抗銹病品種的工作已經取得了“良好的進展”。Ward表示,作物改良專家每年都培育并測試數以千計的小麥新品種。
2、通過多年對臨夏州小麥條銹病的調查,明確了小麥條銹病在臨夏州的流行規(guī)律及越夏條件。
3、應用抗病品種是防治小麥條銹病的經濟、有效、環(huán)保的方法。
4、從2005年至2006年的兩年時間里,對黃花棘豆銹病進行了初步的研究,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
5、經調查確認,康乃馨銹病在新疆的侵染源主要是來自于產地的夏孢子隨著康乃馨種苗遠距離傳播而至。
6、介紹了梨銹病的發(fā)病規(guī)律、發(fā)病條件,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為景寧縣梨銹病的防治提供參考。
7、小麥葉銹病是國內外影響小麥生產的重要病害。
8、在中國,尤其是西北麥區(qū),小麥條銹病是小麥生產面臨的最嚴重問題.
9、通過對涪江中游沿岸部分平壩和丘陵臺地進行小麥條銹病抽樣定點調查,對調查地與河沿不同距離的條銹病病情指數進行方差分析和回歸分析。
10、而要充分利用對葉銹病的遺傳抗性,則必須首先要了解和掌握主要抗源材料和推廣品種中的抗性基因。
11、還有白松皰銹病菌,是西伯利亞本土物種,1920年在太平洋西北部首次發(fā)現。
12、通過室內和田間人工接種苜蓿銹病病原物,觀察苜蓿銹病的寄主范圍。
13、抗葉銹病的卡帝莫品種在對抗植物疾病方面提供了一個解決辦法,但其杯測結果很差,難以進入精品咖啡行列。
14、根據河北省保定市和辛集市兩地近十年對小麥葉銹病的調查資料,建立了一個小麥葉銹病中期預測模型。
15、本模型適合于河北省中南部麥區(qū)對葉銹病發(fā)生程度的預測。
16、初步研究表明楊葉銹病在上海無轉主寄主,初侵染源為病葉上越冬的夏孢子堆。
17、青海云杉葉銹病是蓮花山自然保護區(qū)云杉林中發(fā)生的一種重要病害,病原為祁連金銹菌。
18、天水地區(qū)小麥病蟲害以條銹病、**病和麥蚜為主。
19、皋蘭2號種苗次之,但皋蘭2號種苗對黑斑病和葉銹病的自然發(fā)病率又低于吳旗11號和西寧5號種苗。
20、新疆各種牧草和飼料作物中有多種病害發(fā)生,其中牧草銹病、**病、黑粉病、霜霉病較為嚴重,發(fā)生危害面積507萬畝。
21、條銹病、麥蜘蛛、麥蚜蟲等病蟲害在部分地區(qū)快速蔓延,實現增產目標的任務相當繁重。
22、吸漿蟲麥蜘蛛麥蚜**病銹病赤霉病目前,我省冬小麥已進入產量形成的關鍵期,也是后期管理,尤其是病蟲害防控和“一噴三防”的關鍵時期。
23、不過,良好的條件不僅對植物,還讓植物病害也沾了光,于是發(fā)生了嚴重感染條銹病的災情。
24、來自陜西西南部,甘肅東南部和山西中南部的毛白楊無性系對葉銹病抗性較強,而來自河南大部、河北中南部和山東西部的無性系較感病。
25、報告說,在南方的巴拉那州和南里奧格蘭德州,由于大豆產量高得驚人,從而抵消了其它州因銹病而造成的損失。
26、國內外研究表明,抗病性品種的應用能達到持久防治楊樹葉銹病的作用。
27、冬季作物郁郁蔥蔥生長迅速,但大部分作物已經感染了條銹病,這是由一種會導致植物早熟的真菌引起的。
28、這種病得名于它的形象,其孢子堆就像金屬生出的銹斑一樣,而且分布成條狀,故名條銹病。
29、籌措專項補助資金4億元,對小麥“一噴三防”施用的殺蟲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和葉面肥等給予補助,防止小麥條銹病、吸漿蟲、蚜蟲等病蟲害蔓延。
30、記者從省植保植檢站獲悉,我省力爭今年完成700萬畝防治小麥條銹病的藥劑拌種面積來全面防治我省小麥條銹病。
31、2003年在我省會寧縣劉寨鄉(xiāng)做的試驗表明,該生物農藥有效控制了小麥黃銹病,麥穗飽滿,提高了單畝產量。
32、四五月,先后大面積發(fā)生黃銹病、黑銹病,經及時打藥,未釀成損失。
33、山西省氣候中心根據10月份的天氣實況結合11月份的天氣預報,預計11月份山西省易發(fā)生的冬小麥病蟲害有條銹病、**病、黑粉病等。
34、黃芪病害地上部有**病、褐斑病和銹病,地下部有立枯病、紫紋羽病、白絹病和根腐病等。
35、洶洶而來悻悻而去,條銹病。
36、專家建議,一要搞好“一噴多防”,做好小麥吸漿蟲成蟲、麥蚜蟲,條銹病、**病、紋枯病、葉枯病等病蟲害防治,促進小麥后期生長。
37、該區(qū)品種布局時應考慮半冬性早熟品種與弱春性品種的合理搭配,選擇抗條銹病和**病,耐紋枯病和赤霉病,抗穗發(fā)芽和倒伏的品種。
38、秋季種植的架豆、豇豆正值采收盛期,要在最佳商品期及時采收,并做好澆水和防治蚜蟲、豆莢螟、銹病等病蟲害。
39、雨季結束后,銹病、黑粉病、青枯病等也都將進入多發(fā)期。
40、全區(qū)各種牧草和飼料作物中有多種病害發(fā)生,其中牧草銹病、**病、黑粉病、霜霉病較為嚴重,發(fā)生危害面積507萬畝。
41、據市、縣植保站系統監(jiān)測及田間調查,目前對小麥生產威脅最大的病蟲害主要有條銹病、紋枯病、赤霉病、麥蚜蟲、麥蜘蛛、吸漿蟲等“三病三蟲”。
42、要及時防治病蟲害,備足防控物資,重點加強條銹病、吸漿蟲、赤霉病等爆發(fā)性病蟲害的監(jiān)測防控,嚴防擴展蔓延。
43、在拔節(jié)期、抽穗揚花期和灌漿期3個重要防控環(huán)節(jié),密切關注小麥條銹病、赤霉病、吸漿蟲、蚜蟲等重大病蟲害發(fā)生發(fā)展情況,準確預報,及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