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畫品造句
“畫品”的解釋
畫品[huà pǐn] 畫品 (畫品)《畫品》是保存至今的最早一部繪畫理論著述,除對27位畫家分品以鑒評外,其序中提出的“六法”作為品評繪畫的標準,對后世影響極大。所謂“六法”,即“一氣韻生動,二骨法用筆,三應(yīng)物象形,四隨類賦彩,五經(jīng)營位置,六轉(zhuǎn)移模寫?!?中國古代對畫家及作品作出品評的文體。一般分品論述,鑒賞優(yōu)劣得失。作者見解通過品評畫家及作品來表達,較少記載傳記材料。這種體裁是受魏晉時期士族階層對人物氣質(zhì)、品格、風(fēng)貌進行評鑒、品藻的風(fēng)習(xí)影響而產(chǎn)生的,盛于六朝、隋唐,元明之后漸少。 梁武帝蕭衍的《昭公錄》(已佚),約為最早的專著,對畫家技藝方面的特長、師承、風(fēng)格、優(yōu)劣作出了評鑒。
用“畫品”造句
1、 他正對那畫品頭論足。
2、 在一次畫品交易中,他記起了這幅照片,才知道畫被偷了.
3、 數(shù)十年心靜神定,身居斗室,畫品出眾,雖不為流俗所廣納,卻在同行中享譽甚高。
4、 人品如畫品,人品恕不具備,畫品同樣達不到高度,所以從這兩方面來講他的畫不具備收藏價值。
5、 而且在對道的體悟過程中,他們也對自身的人品和畫品做出了更高的定位。
6、 值得肯定的是“逸品”繪畫在繪畫品藻中“獨領(lǐng)風(fēng)騷”,仍然是今人所向往與追求的終極目標。
7、 張敬修嗜翰墨,喜琴,善畫梅、蘭、石,其畫品“秀逸天成,筆墨超絕”。
8、 又出示所繪梅竹,白石以筆墨雋拔,清勁絕俗,畫品一如人品,欣然為題一詩。
9、 偶爾畫幾幅畫賣出去雖然也可以有收入,但是畫品的價格從來因素眾多,對方的賞鑒、畫作者的名氣,之類之類,很不好把控。
10、 其以鉛筆、白紙作為畫材,以黑色為唯一色彩的獨一無二的畫品,近年越來越引人注目。
11、 公司擁有專業(yè)畫師與工藝制作團隊,是目前江蘇省內(nèi)最大的畫品生產(chǎn)及貿(mào)易企業(yè)之一。
12、 清代的鄒一桂,也算是理論家、畫家,他在自己的畫評里談到西洋畫時,用“雖工亦匠,不入畫品”來評價。
13、 馬成名介紹,這次拍賣的張大千作品中,《春山曉色》估價350萬至450萬港元,是所有畫品中最貴者。
14、 他骨子里對繪畫的專心、用心和癡心,以及與生俱來的挑戰(zhàn)性與冒險性,使他的作品葆有著質(zhì)樸醇烈的繪畫品格和明確清晰的探索意識。
15、 就格局效果而言,秋奇能以心造境,不落陳套,既得前人名家風(fēng)范,又能顯示出王氏的獨特手法,人品畫品,躍然紙上,皆令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