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注釋
譯文
宜春院外楊柳輕拂低垂,伴著那春風扭擺著腰肢。
那御河之上的紅欄橋畔,多少情人在此傷心別離。
注釋
⑴楊柳枝:詞牌名,七言絕句之一體,四句三平韻。
⑵宜春苑:古代苑囿名。秦時在宜春宮之東,漢稱宜春下苑。即后所稱曲江池者,唐代為教坊樂妓所居之地,故址在今陜西省西安市。長條:指細長柔軟的柳枝。
⑶舞腰:比況之詞,狀楊柳細軟若舞腰。
⑷玉人:美人。腸絕:一作“腸斷”。
⑸赤欄橋:長安城郊橋名,后多泛指男女或朋友相會之處。
創(chuàng)作背景
溫庭筠的幾首《楊柳枝》詞描寫的是京城長安的楊柳,聯(lián)系作者的生平,這首詞很可能是作者中年進京應考時游覽宜春苑時所作。每當春天之時,微風吹拂,猶如十三女兒的舞腰一般嫵媚動人。溫庭筠寫下了八首《楊柳枝》,這首即是其中之一。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nèi)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fā)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