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注釋
譯文
久已聽說的火山今日才見到,它高高地矗立在蒲昌縣東。
赤色的火焰燒紅了胡天的云,炎熱的氣流蒸騰在邊塞上空。
不知道由陰陽二氣構成的熱能,為什么獨獨燃燒在這座山中?
我在嚴冬時節(jié)里來到這里,山下仍然是一陣陣熱風。
人和馬都熱得汗流浹背,誰能探究大自然的奧妙無窮?
注釋
火山: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魯番盆地北部。王延德《高昌行記》:“北庭北山(即火焰山),山中常有煙氣涌起,而無云霧。至夕火焰若炬火,照見禽鼠皆赤?!?/p>
突兀:高聳貌。蒲昌:唐代縣名,貞觀十四年(640年)平高昌以其東鎮(zhèn)城置,在今新疆鄯善。
虜云:指西北少數民族地區(qū)上空的云。
炎氛:熱氣;暑氣。唐儲光羲《行次田家隩梁作》詩:“田家俯長道,邀我避炎氛,當暑日方晝,高天無片云。”
陰陽炭:即指由陰陽二氣結合的熔鑄萬物的原動力。語出西漢賈誼《鵩鳥賦》:“天地為爐兮,造化為之;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
炎風:熱風。唐韓愈《縣齋有懷》詩:“毒霧恒熏晝,炎風每燒夏?!?/p>
孰:誰。造化:自然界的創(chuàng)造者。亦指自然。《莊子·大宗師》:“今一以天地為大爐,以造化為大冶,惡乎往而不可哉?”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當作于唐玄宗天寶九載(750年)岑參初次出塞經過火焰山之時。天寶八載(749年),岑參抱著建功立業(yè)的志向,離開京師長安赴安西上任,大約次年途經蒲昌(今新疆鄯善)。當時火焰山橫亙眼前,烈焰飛騰,奇景壯麗,激起了這位邊塞詩人的滿懷豪情,因此創(chuàng)作了這首《經火山》。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