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支
- 拼音dù zhī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1.規(guī)劃計算(開支)。2.指經(jīng)費開支。3.官署名。魏晉始置。掌管全國的財政收支。長官為度支尚書。南北朝以度支尚書領(lǐng)度支﹑金部﹑倉部﹑起部四曹。隋開皇初改度支尚書為民部尚書。唐因避太宗李世民諱,改民部為戶部,旋復舊稱。參閱《通典.職官五》﹑《文獻通考.職官六》﹑《唐會要.尚書省諸司下》。4.指經(jīng)商。
國語詞典
- 開支。
- 唐.韓愈〈送水陸運使韓侍御歸所治序〉:「朝廷從其議,秋果倍收,歲省度支錢千三百萬?!?/li>
網(wǎng)絡(luò)解釋
- 度支
- 度支是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國財賦的統(tǒng)計和支調(diào),故名。魏晉始,大司農(nóng)厲下已有度支中郎將、度支校尉和度支都尉等官名。南北朝以度支尚書領(lǐng)度支、金部、倉部、起部等曹.隋朝實行“五省注部制",尚書省設(shè)有度支部,為六部之一,583年改稱民部。度支部為國家財計主管機構(gòu),度支尚書掌握國家財計大權(quán),其所屬有度支(本聞)、倉部、左戶、右戶、金部、庫部六個職能部門。度支本司為會計核算的主管機構(gòu)。唐朝改民部為戶部,下有度支郎中,掌管全國的財政預算和會計核算,是唐代最高的會計主管部門,總管全國會計事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