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不思蜀
- 拼音lè bù sī shǔ
- 注音ㄌㄜˋ ㄅㄨˋ ㄙㄧ ㄕㄨˇ
- 成語繁體樂不思蜀
- 成語解釋很快樂,不思念蜀國。比喻在新環(huán)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huán)境中去。
- 成語出處晉 習(xí)鑿齒《漢晉春秋》:“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li>
- 成語用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形容忘本
- 成語例子那麥思敦更覺氣色傲然,或飲或食,忽踴忽歌,大有“此間樂不思蜀”之意。(魯迅《月界旅行》第七回)
- 成語結(jié)構(gòu)緊縮式成語
-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 成語辨形蜀,不能寫作“屬”。
- 成語辨析~與“樂而忘返”有別:“樂而忘返”無“忘本”的意思;~則有“忘本”之意。
- 成語正音樂,不能讀作“yuè”。
- 英語翻譯too happy to think of home
- 近義詞樂而忘返
- 反義詞落葉歸根戀戀不舍
詞語解釋
- 《三國志o蜀志o后主傳》:“后主舉家東遷,既至洛陽”裴松之注引晉·習(xí)鑿齒《漢晉春秋》:“司馬文王與禪(劉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后因以“樂不思蜀”謂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
國語詞典
- 蜀漢亡后,后主劉禪被送往洛陽,司馬昭設(shè)宴待禪,作蜀漢故技于前,禪樂在其中,司馬昭因而問禪:「是否思蜀?」禪答:「此間樂,不思蜀?!沟涑觥度龂荆砣駮笾鞫U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后比喻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如:「拉斯維加斯為美國的觀光勝地,常使觀光客流連忘返,樂不思蜀?!?/li>
網(wǎng)絡(luò)解釋
- 樂不思蜀 (漢語成語)
- 樂不思蜀(lè bù sī shǔ),蜀:三國時(shí)期的蜀漢,始于昭烈帝劉備,終于漢懷帝(劉淵追謚)劉禪。意思是很快樂,不思念蜀國。原義指蜀后主劉禪甘心為虜不思復(fù)國。后比喻在新環(huán)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huán)境中去。出自 《三國志·蜀書·后主傳》。
“樂不思蜀”單字解釋
不:[bù] 1.用在動(dòng)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去。~能?!唷!?jīng)濟(jì)?!欢ā!芎谩?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gòu)成形容詞:~法?!?guī)則。 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樂:[lè] 1.快樂:歡~?!??!豢芍АP睦铩孟耖_了花。 2.樂于:~此不疲。 3.笑:他說了個(gè)笑話把大家逗~了。 4.姓(與Yuè不同姓)。 [yuè] 1.音樂:奏~?!鳌?2.姓(與Lè不同姓...
思:[sī] 1.想,考慮,動(dòng)腦筋:~想(a.客觀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識(shí)中經(jīng)過思維活動(dòng)而產(chǎn)生的結(jié)果;b.想法,念頭;c.思量)?!??!??!S。沉~。尋~。見異~遷。 2.想念,掛念...
蜀:1.朝代名。1.三國之一。參見“漢”2.十國之一(903—925)。王建建立。建都成都,國號(hào)蜀,史稱前蜀。為后唐所滅。3.十國之一(933—965)。孟知祥在成都建立。國號(hào)蜀,史稱后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