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得其龍
- 拼音shǔ dé qí lóng
- 成語繁體蜀得其龍
- 成語解釋龍:杰出人物。蜀國得到諸葛亮。
- 成語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于時(shí)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li>
-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指杰出人才
- 成語結(jié)構(gòu)主謂式成語
-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龍:杰出人物。蜀國得到諸葛亮。
“蜀得其龍”單字解釋
其:[qí] 1.人稱代詞。他(她、它)的;他(她、它)們的:各得~所。自圓~說。 2.人稱代詞。他(她、它);他(她、它)們:促~早日實(shí)現(xiàn)。不能任~自流。 3.指示代詞。那個(gè);那樣:...
得:[dé] 1.得到(跟“失”相對):取~。~益。不入虎穴,焉~虎子。這件事辦成了你也會(huì)~些好處。 2.演算產(chǎn)生結(jié)果:二三~六。五減一~四。 3.適合:~用?!w。 4.得意:自~。 5...
蜀:1.朝代名。1.三國之一。參見“漢”2.十國之一(903—925)。王建建立。建都成都,國號蜀,史稱前蜀。為后唐所滅。3.十國之一(933—965)。孟知祥在成都建立。國號蜀,史稱后蜀。為...
龍:1.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dòng)物,身體長,有鱗,有角,有腳,能走,能飛,能游泳,能興云降雨。 2.封建時(shí)代用龍作為帝王的象征,也用來指帝王使用的東西:~顏?!ⅰ!??!?..